
● 本报记者 杨梓岩
10月31日,北交所首次对外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总体优良率高达86.2%。在参与评价的262家公司中,48家获评A类(优秀),近八成公司因现金分红、回购等积极回报投资者行为获得“加分”。业内人士表示,评价结果或将与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行为挂钩,建立起强有力的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
48家公司评级为A
信息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投资者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近期,北交所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2号—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组织开展2024-2025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的对象为2024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262家公司,评价内容主要涵盖信息披露规范性和有效性、投资者关系和公共关系维护情况、履行社会责任披露情况等方面。经公司自评、交易所复核,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具体为:A类(优秀)公司48家,占比18.3%;B类(良好)公司178家,占比67.9%;C类(合格)公司31家,占比11.8%;D类(不合格)公司5家,占比1.9%。
在北交所本次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披评价结果中,目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锦波生物、五新隧装、艾融软件、机科股份、并行科技、苏轴股份、三元基因等评价结果均为A类。田野股份、生物谷、数字人、*ST云创、*ST广道等被评为D类,即不合格的公司。
北交所表示,本次评价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不少公司获得“加分”激励。其中,近八成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股份回购,五成以上公司积极接受研究机构调研和组织投资者接待活动,38家公司主动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个别公司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被采取监管措施、实施纪律处分等,触及减分项或“负面清单”,信披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激励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专家表示,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或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行为相关联。
据了解,北交所将对最近一年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给予支持和便利:对于发行重组业务,申报前加强预沟通服务,实施专人对接并于3个工作日内对相关问题予以反馈;申报后,符合北交所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给予减少问询轮次或者不进行审核问询等支持;应上市公司申请提供定向培训;加强公司宣传及业务支持;邀请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等担任培训讲师,向市场推广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经验。
对于评价结果为D的公司,北交所将加强监督和引导,比如:加强信息披露审查和问询力度;面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等开展合规培训;通过电话、发函等方式督促公司董事、监事(如有)及高级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披露相关规则的学习,督促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内部控制,提升执行效果等。
业内人士表示,北交所首次发布信息披露评价结果,与上交所和深交所相呼应,标志着A股三大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评价机制已初步形成统一、常态化的监管框架。监管逻辑实现从“事后问责”向“全过程监管”的转变,有助于建立“信披质量—市场声誉—资本成本”传导机制,倒逼上市公司强化内控与治理机制。评价结果为C、D类的公司需要实现从“补披露”到“建体系”的根本转变,包括完善内部信息披露管控机制、提升重大事项披露的及时性与前瞻性、强化财务真实性与一致性、增强投资者沟通与透明度建设。
北交所进一步表示,信息披露评价结果的发布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有助于激励上市公司提高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下一步,北交所将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披露评价正向引导作用,压严压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责任,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亿通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